网暴者们根据陈芋汐比赛现场的动作进行逐一分析,截取片段断章取义,一些看似对技术动作的探讨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。

还有人揪着陈芋汐的家庭背景不放,她的父母是体操教练、爷爷是体育前辈,网暴者们给陈芋汐硬扣“体育世家资源咖”帽子,认为陈芋汐夺冠是有后台有黑幕。

还有人顺带把对陈芋汐跳水世界杯夺冠的怨气一同发泄,造谣陈芋汐“全红婵国际比赛输是因没背景,陈芋汐国内赢是因领导安排”,甚至诬陷陈芋汐在赛场吼队友,给她扣上各种品行不端的帽子。

键盘侠的逻辑简单粗暴:赢是原罪,出身更是“罪加一等”。

这场闹剧不过是冰山一角,中国跳水队超话活跃度三年暴增300%,但讨论技术的不足15%,剩下全是“颜值拉踩”“队友关系暗讽”等不良风气内容。

还有乒乓球圈也是如此,林诗栋在多哈世乒赛输球被集体讨伐,王曼昱之前赢球也被孙颖莎粉丝网暴……

中国体坛接连出现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,不仅严重伤害了运动员的身心,也在歪曲公众对于体育精神的正确理解。

每个冠军的背后都是他们夜以继日,努力拼搏换来的结果。

陈芋汐是出自体育世家,虽然体质不好,但是她从6岁起泡在泳池,日复一日地训练,现在这个20岁的姑娘每天要完成10个小时的训练,膝盖贴着绷带也得走入泳池。

他们的训练我们看不到,唯有站在领奖台上,他们的名字才有了意义。

没有站上领奖台的,就算你再辛苦也没意义。

对运动员的比较和网暴,这种环境正在毒害青少年对体育精神的认知,仿佛竞技不是为了突破自我,而是饭圈打榜。

目前平台已经删除这些不好的言论,持续针对体育饭圈现象展开专项治理,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的网暴、诽谤、煽动对立和非理性追星行为。

四川观察作为四川最大的官媒,也发长文力挺陈芋汐。

希望大家把运动员当人看,别当工具人;把比赛当竞技看,别当宫斗剧看。

全红婵和陈芋汐本身关系就很好,可是却被饭圈刻意对立。

巴黎奥运夺冠后,全红婵跳进陈芋汐怀里紧紧相拥,她们比谁都清楚:成就伟大的从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