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君主,也是三国时期恶名昭彰的暴君。孙皓是孙权的孙子,孙和的儿子。孙皓能登上王位,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孙和本是太子,但因“二宫之争”触怒孙权,太子之位被罢黜,流放到长沙。吴景帝孙休继位后,封孙皓为乌程侯。孙休共有四个儿子,其长子在公元262年被立为太子。不过,孙休去世后,却由他的侄子孙皓继位。为何如此呢?盖因孙休去世时,太子年仅10岁。适逢蜀国被魏国消灭,东吴朝不保夕,朝野上下都希望有一位明君登基,以应对危局。时任左典军的万彧,曾担任乌程令,与孙皓过从甚密。他极力称赞孙皓才识明断,遵守法度,是帝王之胄。万彧屡次向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美言,两人也认为国赖长君,就把此事向朱太后禀报。朱太后并无主见,她说:“我寡妇人,安知社稷之虑,苟吴国无损,宗庙有赖可矣。”孙皓在万彧鼎力相助下,因缘际会,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,成为东吴第四位君主。

孙皓继位之初,颁布优恤天下的诏书,安抚军民,打开国库,救济民众,又把前朝的宫女打发出宫,为她们安置生活。孙皓还将御花园中的各种野兽悉数放归大自然。东吴举国一片欢腾,上至文武百官,下至黎民百姓,都以为明主出世了。但孙皓即位不久就露出了残暴的本性。他先迫使前太后朱氏自杀,软禁孙休的四个儿子,并杀死老大和老二;接着他又杀大臣。他性情暴烈,最喜欢剥人皮、砍人足、凿人眼,朝野上下无不畏惧。

孙皓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。他极为好色,但当他生气的时候,纵然最心爱的女人,也难逃被打杀的厄运。张美人是孙皓十分宠爱的妃子,她的父亲大将军张布因故被孙皓处死。张美人对杀父之仇未能释怀。有一次,她不慎对孙皓流露出不满之情,孙皓马上大怒,命人把她活活打死。后来孙皓又怀念她,命工匠用木头做了张美人的人像,时刻放在自己身边。有一天,孙皓突然想起张布还有个天生丽质的小女儿,就下令把张美人的妹妹迎入宫中,宠爱有加。

虽然宫中有佳丽数千,孙皓仍不满足。他命人每年到全国各地搜罗绝色女子。他甚至规定,凡是俸禄二千石大臣的女儿,只要在入选年龄范围内都是挑选的对象,只有落选者才准嫁给别人。孙皓经常举办盛大的宫廷宴会,往往通宵达旦。每次举行宴会时,他专门安排10个黄门郎(皇帝的近身侍从)站在宴席一旁,负责监督大臣喝酒时的行为举止。每次宴会结束后,这些黄门郎要到孙皓面前逐一汇报,例如哪些大臣对孙皓失礼,哪些大臣胡言乱语、借酒撒气、故意装醉。那些饮酒失态失礼的大臣都要受到处罚,有的甚至会被杀害,故每次大臣听说要举行宫廷宴会便心怀忧惧,如赴刑场。孙皓规定座中人无论酒量深浅,全部以七升为限。大臣韦昭博古通今,秉性耿介,但酒量极小,平常喝酒最多只能喝两升。孙皓虽然残暴,偶尔也知道爱惜人才。每次轮到韦昭喝酒时就常常允许减免,还“密赐茶苑以代酒”。成语“以茶代酒”即本于此。后来韦昭失宠,孙皓就让人逼迫他,喝完规定的酒量。那么,韦昭为何会失宠呢?孙亮在位时,韦昭任太史令。他少年好学,文采风流,受命撰写国史《吴书》。孙皓继位后,他封韦昭为高陵亭侯,担任中书仆射和中常侍,全权负责撰写国史的工作。当时有人顺承孙皓心意,多次陈述上天降下各种祥瑞。孙皓问韦昭是否可信,韦昭答曰:“此人家筐箧中物耳。”意思是说,这都是人家篮子和箱子里的东西,殊不足信。孙皓听了甚为不快。孙皓让韦昭撰写《吴书》之时,为其父孙和立本纪,韦昭认为孙和并非皇帝,应入列传。韦昭坚持原则,不为所动。君臣关系日益紧张,韦昭深感不安,自称年老体弱,请求辞掉侍讲、左国史二职,希望能专心著书,但孙皓不许。凤凰二年(公元273年),孙皓下令把韦昭逮捕入狱。在狱中,韦昭请求将自己在狱中撰写的《洞纪》、《职官训》和《辩释名》进献给孙皓,希望能获赦免,以便完成撰写史书的心愿。孙皓却以为韦昭是在讽刺自己,反而下令将韦昭处死。